《人类人性的一面》 哈威杰肯斯(美国)著 北京文津出版社1990年出版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如果我们遭遇过一个极不愉快的经历,如受到惊吓或伤害,那么,以后只要遇到与该经历相类似的情景,我们就不禁会感到惊恐与紧张。正如中国的一句老话所说,"一年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此外,我们还会"无缘无故"地讨厌一个人,或一门功课;我们也会把一只干干净净活泼可爱的小猫视为极可厌可憎之物,惟恐避之不及;父母子女之间常有些话题是"禁区",稍一触及,必会引起一场激烈的争吵;若让我们当众讲几句话,或唱一支歌,我们会显得极度害羞、为难和窘迫,"恨不得有个地洞能藏?quot;;我们几乎人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害怕、紧张、恼怒时,往常很聪明的脑瓜会"突然不灵了",我们此时的状态往往被形容为"惊呆了",或"气得发昏"。
平心而论,我们都是很有理智的人,这些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显得既可笑又莫名其妙。
那么,它们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呢?
哈威.杰肯斯的《人类人性的一面》一书所阐述的再评价咨询理论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该理论不但解释了人们各种非理性行为的原因,还为希望避免及摆脱这些行为的人们指出了途径,既相互咨询。
再评价咨询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一种自愈过程来治疗生活中受到的各种精神上的甚至肉体上的创伤。该过程的外部表征是哭、笑、发抖、打哈欠等等。但是,这种天生的自愈过程往往随着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社会文化的约束而逐渐丧失。
例如,人们长大后都会相信哭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对成年人是不相宜的。于是,以哭为外部表征的自愈过程就难以进行,从而丧失了这一部分自愈能力。
因此,人们在长大成人后,会积累起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创伤,妨碍他们清楚地思考问题,而只能以某种固定、僵化的模式予以反应。
要打破这些固定、僵化的模式,重新获得人们与生俱有的但业已丧失的自愈能力,可借助于相互咨询。长期坚持相互咨询,可以使人们清除各种新、旧创伤,从而能够恰当自如地处理所遇各种事物。同时编入本书的《相互咨询基础》为初学者具体介绍了相互咨询的方式与方法。
本书作者哈威杰肯斯(1916-1999)曾于1986及1987年先后两次应邀来华讲学,首次把再评价咨询理论引入中国。
 

再评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