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价咨询(相互咨询)与摆脱不良情绪
陈平俊
社会的发展带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每天都要应付新的挑战。人们期望事事顺遂,却难免遭遇挫折,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例如愤怒、焦虑、失望、悲痛等等,往往会妨碍人们正确判断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人们常说,“他正在气头上呢,这会儿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这就是说,一个人处于不良情绪控制之下时,常常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考虑,分析问题。例如,一个情绪不佳的学生,很难做到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在考场上也很难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各种不良情绪的长期积累,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显然,一个人有了不良情绪,就应尽快从中摆脱出来。
人们通常用来摆脱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多种。一类是通过各种活动,例如运动、听音乐、散步、投身大自然等等,来分散、转移自己对烦恼的注意力,忘却不良情绪;一类是找亲朋好友诉说心中不快,获得理解、同情与安慰;一类是以各种练功法,例如气功,使情绪平定下来,从而忘却烦恼;还有一类是以哲理性的分析,换一角度考虑自己的烦恼处境,例如,尽力发现事情乐观的一面,省悟到“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者常乐”等,从而达到排除烦恼的目的。
在许多情况下,以上方法会很有帮助。但它们又各有其局限性。例如,第一类方法往往只能使你暂时忘却烦恼,所以一般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尽管烦恼被暂时忘却,却依然存在于记忆深处的某个角落,遇到适当的触媒,仍会重现。例如,与人争吵后,一个人可以用这类方法暂时忘掉争吵产生的不快,但以后又遇到该人时,或仅仅是遇到与那次争吵相类似的情况时,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不良情绪就会被“激活”,重新浮现,妨碍他(她)理智、恰当地处理面临的新情况。第二类方法找亲朋好友诉说经常会有帮助,但人们也常遇到这种情形: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正有诉说苦闷的需要。由于双方都急于向对方诉说,他们就会不断地相互打断,从而没有一方能很好倾听,也没有一方能有机会畅快地诉说。一些人想通过练功法调整情绪也可能发现自己练功“无门”。因为练功首先一条要“心静、无杂念”。这在不良情绪存在时也不容易做到。当人们试图用哲理性的分析使自己“想开一点”时,常常会发现对于某些事,自己“一想就头疼”,“气不打一处来”,根本无法对自己的情况做任何哲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不良情绪并未得到排除。所以,关键在于要有一种较好的排除不良情绪的途径,而不是暂时忘却。一种叫做相互咨询的方法提供了这一条途径。它的基本出发点是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以便把它们宣泄出来。宣泄的方法是寻找一位可信赖的令你感到安全的并且愿意专心倾听你的人,对他(她)诉说你的不良情绪及有关事物。在诉说的过程中,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从而使人们逐渐从不良情绪的控制下摆脱出来,重新获得冷静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运用理性思维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处理意见。由于对他人倾诉几乎是每个人的需要,诉说和倾听的角色是双方轮流担任的,即一方在诉说之后也要倾听对方的倾诉,以这种方式满足人们被倾听的需要,所以这种宣泄的方法被叫做相互咨询。
相互咨询是四十多年前由发源于美国西雅图的再评价咨询学派所提倡的一种咨询方法。该学派认为世界现代文明倾向于抑制人们的情绪宣泄,例如,要求成年男子要坚强,不能流露恐惧,悲伤,失败情绪,女子要温顺,不能流露愤怒情绪等等。这样,人们往往只能采取压抑情绪的方法暂时忘却烦恼和控制不良情绪,从而使不良情绪得以积累.极大地抑制了人们自身才能的发挥及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针对这种状况,该学派创立并倡导相互咨询的理论和方法,鼓励人们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相互倾听,允许倾诉的一方以自然的方式,如哭泣(由于悲痛)、发抖(由于恐惧或愤怒)等,充分宣泄不良情绪。其道理很简单:既然不良情绪妨碍人们的正常思维能力的运用,那么,要保持正常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宣泄掉不良情绪。
相互咨询适用于各种人际关系方面的调整和改善。例如,对于父母来说,学会倾听孩子,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尤其重要。否则,你有再好的道理,孩子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也是不容易接受的。
相互咨询的要点是:
一、双方轮流做倾听者和诉说者。
二、倾听者一般不得打断诉说者,不给予建议和任何主意,鼓励和支持诉说人的情绪宣泄。
三、各方要为对方的倾诉内容绝对保密。
学会做相互咨询,再加上前边谈到的各类方法,会帮助你较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清醒、理性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有关相互咨询方法的详细介绍可参阅Harvey Jackins所著《人类人性的一面》一书,文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