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咨询者指南

Kate Marianchild

 

我常常列出一些在咨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同我周围的相互咨询者共同讨论这些问题。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恐怕不能达到渲泄的目的或者害怕不能触及本质核心的问题,而不愿意做咨询。

在相互咨询开始的头一两年里,人们只是相互倾听,这并不奇怪。即使没有发生较深层次的渲泄,只要是咨询双方能够共同寻找一些技巧和方法促使渲泄的发生,就不是“失败”。因为讲话本身也是一种渲泄。当痛苦得到足够的触动时,渲泄也就随之发生了。

2、提供建议或者劝告。

请记住,咨询者要做的并不是告诉被咨询者该做什么。如果你能够对那些阻碍他(她)的能力发挥的烦恼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且给予那些烦恼以足够的撞击,来使得渲泄发生,那么,你应该认为这些被咨询者本身就有能力找出最好的办法解决自身问题。

3、咨询者的“走神”。

咨询者的工作是对被咨询者进行思考和分析,而不是给予同情或使自己受到刺激。咨询者应该注意到被咨询者情绪上的细微变化,并随时准备给她的烦恼以恰当的撞击。有时候,静静的等待要比一个提示更合适,但是这种等待必须是有意识的,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不是“走神”。

4、提问题的方式让人听起来隐含着责备。

例如:“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这种问法可引起被咨询者停止渲泄,并开始对自己做出判断,或者担心咨询者的判断。一个最常用而有效的问话也许是:“在你发生这种情况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于是被咨询者就可以对以前由某个特殊的事件造成的焦虑进行渲泄。

5、说一些例如“好了,没那么糟糕”的话。

这会引起被咨询者的不安,被咨询者就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的焦虑上。

6、被咨询者受到再次的刺激。

模拟的暴力伤害就是一个例子。如果这会使被咨询者感到害怕而觉得不安全,就不要这样做,除非你能找出一种方法,使他感到安全。令一种被咨询者敬而远之的咨询方式是过多的指导,或太直接的提示。

7、所处的环境不舒适。

如果你想要你的咨询伙伴再来的话,你就要保证所提供的地点是能够使她感到舒适的,如果没把握就去问一问。

8、当被咨询者陷入深深的沉默的痛苦中时。

一个轻轻的,不含责备的“你在想什么”的问话,可以帮助他脱离这种情况。咨询者应该敏锐地察觉被咨询者沉浸于他的模式时所表现出的迹象。

9、被咨询者受到某人或某种情形的强烈的再刺激。

询问她这使她回想起了什么,然后让她写出过去发生的事,这会帮助她打破她的模式。

刘大江译自RC Teacher

相互咨询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