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专题活动:“相信自己,接纳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
2022年10月28日和29日上午,陈老师(景德镇)分别带领了一场主题为“相信自己,接纳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的线上活动。参加28日场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伙伴,29日场有9位伙伴。
对自己不满意和自我怀疑与我们曾经的创伤有关。几乎我们所有人自出生起所受到的伤害都会束缚我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力,导致否定自己,不认可、不接纳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怀疑自己想做和喜欢做的事,对自己想做和喜欢做的事失去热情,甚至放弃。同时,我们也很难认可和接纳他人,在我们和他人之间竖起排排荆棘,使我们无从建立和享受亲密的人际关系。通过本次专题活动一起冲击那些否定自己的模式,更多地相信自己,接纳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同时,更好地认可和接纳他人,享受人际关系,享受生活,这是这次活动的目的所在。
本次活动流程
- 短倾听:任何话题;或为什么来参加
- 自我介绍:新的好的事情,为什么来参加
- 短倾听:到目前为止对自己满意的和不满意的方面
- 大组分享
- 集体关注:首先询问对方是否同意再评价的第一个假设而且自己也符合该假设。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请她一次次地重复这样的引导:“我生来是很美好的……考虑到我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我已经做到最好,我不应该为任何事责备自己,也不应受到别人的责备,”直到开始宣泄
- 支持小组:鼓励每个人在小组成员的关注下试用同样引导
- 大组分享
- 短倾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背负着来自家庭到社会的各种期待,我们可能一直在试图证明自己能满足这些期待,这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 大组分享
- 集体关注:试用引导:“我满意自己,百分之百地满意自己,不需要特地做什么来证明自己。这就是说……(以后要怎样/或不再怎样…)”
- 短倾听
- 游戏
- 答疑:特别强调我们要把僵化模式与本人分开。我们不满意的是伤害造成的僵化模式,而那些模式不是我们。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不百分百地接纳自己。
- 结束圈
活动反馈
活动结束后收到几篇活动反馈,经本人允许附在下面。
C.M.R 2022年10月31日
G.N.:
没有想到,这次的专题活动是以如此欢乐的方式结束的!直到现在,每每想起最后游戏环节大家开心的笑脸,我都会忍不住笑起来,真是美好的回忆,我的伙伴们太有趣、太有爱了!接纳自己其实是我一直不太敢去处理的话题,因为我很害怕面对那个软弱的自己。但是结束活动后,我感受到整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恐惧的一个有力量的冲击。我们很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去看到自己真的已经很努力地做到了最好。所以,很感谢这个活动,也感谢如此美好的自己!
M.Z.Y.:
RC专题活动-接纳自己相信自己,超出了我的预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体验,最喜欢的是集体关注和支持小组环节,还有快结束时5分钟的游戏时间。两次集体关注中,看着伙伴的宣泄,我也流泪了,到了小组支持的时候,仅是开口说了一句话,就哭得不行了,很久很久没有大哭了,开始时还有点抗拒这种感觉,但是哭完真的好爽。老师说:在倾听时间里说这些引导语是一种正面冲击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让情绪出来,宣泄情绪。所以,不是我们需要外界的更多肯定,不是外界的肯定能让我们肯定自己,而是我们本来就是美好的,本来就相信自己,由于受过的创伤才不相信自己,现在需要做的是通过宣泄疗愈创伤,从而找回相信自己的状态。
S.M.:
哈哈哈哈哈~~~欣赏自己当然哈哈笑啦!只是总感觉那么不踏实,把“百分之百地满意自己”的引导语变成“越来越满意自己”,似乎感觉就更踏实一些,因为忐忑的是对于“我生来美好、智慧、善良……”的确认似乎有着百分之一到百分百的分区。哈哈哈哈哈哈……宣泄之后的开怀大笑,是轻松的,由衷的。
X.Y.:
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可能是我们一生的命题,今天的课程让我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好的觉知,听伙伴的分享很有收获,也看到了伙伴们情感的流动和成长,对我自己的现状做了一个梳理和沉淀,感谢老师的带领、分享和支持!
C.Z.Z:
很喜欢今天的活动,时间短而深入,希望今后还有更多这个主题的活动!
S. H.:
我选择了接受集体关注。开始的瞬间我就流泪了。(在支持小组里,很多伙伴,讲着讲着,声音里就多了泪水。这一堂课对大家的冲击,显而易见。)
在集体关注里,我跟着老师念第一段引导语:
我天生就是很美好的
我是善于与人合作的
我对生活充满热情
……我的第一反应,是有一道墙在我眼前竖起来了,它无影无形的,却立刻带我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在我的自我认知里,我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认知,自信且客观,但我仍然未正式进入一个完全自我欣赏的语境。我对“夸”自己这件事,显然是羞涩的。感觉大部分伙伴会有跟我类似的“不好意思”。
这种不好意思,多源于童年时期来自父母和长辈的肯定的缺失。以我父亲为例,我能想起来小时候的场景,是他朝着我吼:“你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我读书其实挺厉害的,但父亲凌厉的否定会把我推到一个封闭的圈子里去。
然而活动之后的一周,人回到生活的强大惯性里,活动带给我的感受渐渐变淡,集体关注中的强烈感受也逐渐变得模糊。
还记得,刚开始上再评价咨询基础班时,老师强调了一点:不要指望奇迹发生。是的,我并不因为刹那间的感受,比如喜悦,平和……而生发虚妄,但也从不因此否定RC的作用。每一场活动,都是一块结实的板砖,引领着我,一点一点,回到当下,叩开生命之门。
Z.Y.Y.:
被“相信自己接纳自己”这个题目吸引而来,度过了非常满足和幸福的三小时。
活动收获多多。首先,体验了专题活动整个流程,平时的相互倾听、支持小组、集体关注等多种形式都集中在一起了。其次,享受了RC活动的独特魅力,每个人都被看见、被关注,小游戏环节每个人都参与带领。最后说说探索这个主题带给我的变化。从第一次跟着老师都说不出“我生而美好,有能力有资源”,到后来能坚定地说出来,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我知道这是大家共创的安全和真实带给我的自在和踏实,享受RC时光!
C.Z.M.:
今天参加了RC线上“接纳自我”这个主题活动,发现有意外的收获。原本对接纳自我这个主题,既感兴趣也很迷惑,有时候想着要求自己接纳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接纳的行为,可是接纳自我又一直是我美好的期待在那里放着,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与这个问题相处。
参加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如下:
- 这个活动里不是老师一个人谆谆教导,而是来自每一位参加的伙伴与老师一起形成一个安全的场域。在这安全的地方,伙伴们跟着老师的一些引导性的一些词语,去向内看,自我向内心深处探索,寻找自己内在真正不接纳自己的模式根源。
- 强调更多的是宣泄而非满足。在活动中老师有说到一句话——在RC里对于那些难以化解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多的通过情绪的宣泄去化解。在生活中,我看到因为小时候自己的需求没被满足而产生的匮乏感,会导致我无意识地去向外去抓取,去索求更多,但最终无法填满匮乏。这次我找到了答案:那种匮乏是无法再去满足的,而是需要更多的相互倾听去宣泄积累在自己内在未被满足的情绪,从而减少自己因匮乏而产生的模式。
- 把人和模式分开。每个人天生都是美好的,我们所看到这个人身上看不惯的部分,可能更多是因为他受伤害而产生的模式,我们要把这个人和他的模式分开来。这一点让我觉得挺难,我还不知道生活中怎么样能把身边的人和他的模式分开?
- 我自以为与父亲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化解,但通过这次活动发现,其实还有很多的根根须须在我无意识中埋着,我还需要有更多次的去宣泄,去化解。
- 快乐原来如此简单。活动中有一个互动的小游戏,就是每个人做一个动作,大家跟着做。没有想到这么简单的一个活动,屏幕也无法阻拦住每一个伙伴畅快的笑声。虽然我因为有事儿无法参加这个活动,但我在自行车上,看着屏幕里传来大家的笑声,也被深深的感染,我不禁感叹原来快乐就这么简单!
- RC中的活动对我来说是相对放松的,让我可以不带有期待,不带有预想,就去尽情的参与,沉浸其中,意外的收获也会不期而遇!感谢RC带给我的这些体验。
Y.Q.:
很高兴老师把原定线下的“接纳自己”专题活动转到线上来,这样方便更多人参加。
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也常被身边的人指责、贬低、嘲讽,这是我生活的常态,这个模式也影响到孩子,所以这个话题我很感兴趣,希望借着这个场合多去冲击这个模式。
照例先来个三分钟一对一短倾听处理下当下的情绪,我的伙伴一直在发抖,很好地宣泄了情绪,展现了倾听-宣泄-再评价的过程,是RC理论的完美示范,很高兴见证到这样的过程。
然后以RC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为引导语开始做集体关注,这种机会太难得,我又想争取又不大好意思,所幸后面会有四人支持小组,大家都有机会做同样的集体关注练习。
此外,得益于伙伴的提问,我还在这次专题活动上清晰了一个之前困惑我的问题。正面冲击的话(我天生就是很美好的,我是善于与人合作的,我对生活充满热情…)是事实,但我们因为受到伤害,无法认可相信它是事实。在RC里不强求你一定要相信这就是事实,它可以只是冲击你进行宣泄的点,去回忆看看什么创伤导致你不相信它,然后你可能会发现你之前对自己的评价不是事实,由此你会更接近真实,可能这就是再评价吧。
虽然参加活动前会有点犯难,但每次参加时都很有收获,活动后去回忆复盘也一样。感谢老师的组织带领,庆幸自己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