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3-6岁)家庭游戏日(2024.9.21-22)简报

 

领导者:陈老师,牛老师

组织者:贡老师

参加者:5组家庭、12位非父母,有来自景德镇、合肥、枣庄、杭州的外地伙伴,也有省内商丘、新乡的伙伴,还有郑州的各个伙伴。

第一天活动

第一天活动只面对成人。内容包括以回忆自己的3-6岁时光为主题做相互倾听、成人的专门时间、讲解如何在游戏中支持孩子等。这样,成年人有机会处理与自己的童年创伤有关的僵化模式,在自己的专门时间里则可以在被关注和接纳的体验与感受中,继续发现和疗愈童年创伤,宣泄有关僵化模式,恢复游戏能力,以便在第二天的游戏中陪伴和倾听孩子有更好的状态。

在主持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在多轮的相互倾听以及集体关注时间里,有较多机会发现和宣泄处理僵化模式的机会,和目前大多数都是线上活动的情况下,这样的面对面的倾听机会真地很难得。

在分成3-4人一组的成人专门时间里,每个伙伴轮流带领组里的其他伙伴做自己想做的游戏,有机会体验由自己完全做主,得到小组伙伴的全情接纳,无条件支持和鼓励的感受有助于冲击源自幼年创伤的僵化模式,扫除童年经历留下的阴影,包括孤独感、不自信、总是自我否定,等等。

下午的支持小组让大家从身为父母的角度进一步肯定和接纳自己,增强自信,为第二天能够更有力量接住孩子的情绪宣泄做准备.最后主持老师简要为大家介绍了第二天陪伴孩子游戏的关键点,让大家对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能更有效地帮助到孩子有基本了解。

第二天活动

第二天的活动有孩子加入进来.一开始有两个小朋友只愿意在外面玩,两位主持老师分别陪伴他们,一位老师瞅准机会做了一个非随和式倾听,孩子宣泄后就有了注意力来面对眼前要做的事情。待大家都到了场内后,大家迅速在枕头大战中打成一片,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当大家差不多都要出汗了,主持老师引导大家围坐一圈,通过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孩子们不管是愿意说话,还是躲在妈妈身后不想说话,都不会受到评判不评判、命令、指责,而是得到接纳和允许。

之后,按照事先安排的家庭和非父母的搭配分组,拉开上午成人跟随孩子游戏的大幕。每个孩子都得到鼓励自主决定要玩什么.他们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利用场地上有限的道具,连续两个多小时带领成人们玩.这期间成人们会轮流离开场地做相互倾听,关注处理活动带给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安排是考虑到成人在练习专注陪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可能很容易会被刺激起来情绪,有机会离开一会儿去做相互倾听,一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来关注自己,另一方面带着情绪陪伴孩子显然也不太适合。

午餐时间,所有人以野餐方式愉快地一起进餐,分享各自的美食,是一段短暂的轻松休息时刻.之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又在场地上玩起来了。餐后的第一个小时安排了带孩子参加活动的父母们和老师一起做活动分享和讨论答疑,非父母在场地陪伴孩子玩,一小时之后所有人收拾场地收拾场地、合影、做结束圈,相互感谢的欢呼声标志着两天活动的结束。

当然,现场活动的最终结束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在五个家庭离开后,轮到非父母们和老师一起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分享讨论答疑。

和每次家庭游戏日一样,现场活动之后还有后续,即,线上的活动反馈微会,使参加活动的所有父母们在回家沉淀几天之后有机会继续消化来自游戏日的收获和感受,通过再次分享答疑解惑,进一步体现游戏日的示范作用:帮助大家能够把在游戏中倾听孩子的方法带回家.

参加游戏日的伙伴们的部分感言
N.C.T.整理 2024/10

郑州(3-6岁)家庭游戏日(2024.9.21-22)简报